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要想做好此项民生工作,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促干,“望闻问切”,守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望”即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 为实现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最终目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社局社保中心组织干部职工每周开展主题教育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同时,在每周业务培训会上安排学习《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职务犯罪案件警示录》内容,持续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风险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通报分析教育身边人并形成常态。截至目前,分两期对街道(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200多人进行了理论及业务培训,以学促干,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在主题教育的理论武装下,社区网点、窗口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零投诉,全区47个灵活就业人员核定征缴窗口工作顺利进行。
“闻”即听取,通过接待居民办事,了解政策落地见效情况,掌握居民诉求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群众,赛罕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将“耐心听取群众心声”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部分,强调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着重通过每一次主题教育将“耐心、细心、用心”的服务宗旨根植于每一个工作人员心中,让每一位来访群众都能够不带疑问而归。
“问”即主动走近群众,询问群众需求,建立问题台账 强化理论学习,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真正了解群众需求,才能有力推动社保工作发展。7月13日,主题为“社会保险保民生,全民参与促和谐”的自治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月启动仪式在赛罕区巴彦街道顺利举行。该项活动已连续两年在我区举办。赛罕区以每一年的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中心业务骨干,走进乡镇、社区,开展养老保险业务宣传,主动靠近群众,面对面询问了解群众需求,积极整改群众提出的问题,务必使遗留问题、群众需求得到真正解决,促进和谐人社新环境。
“切”即抓问题整改,对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听取、了解、询问”加定期稽核、自查,赛罕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将所呈现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解决。
积极推进社会保险网厅、综柜业务开展,全面提升三级平台主动服务意识和窗口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窗口基本养老保险相关业务办理工作效率和开展跨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服务。多渠道推进社保卡发放和推广应用。机关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现100%社保卡发放。
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方式的转变,有效堵塞经办漏洞。建立机关养老保险临时待遇发放制度,确保退休人员达到领取待遇条件及时办理、享受养老待遇。计发待遇表本人签字确认,使退休人员对自己的退休待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行个人申请制度,各级经办平台对达到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居民提前一月告知,确保按月足额领取养老待遇。
稽核工作取得实效。严格落实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金对账制度,严格财务记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按月对待遇发放、一次性补缴等大额数据进行重点审核。对社会保险领域违规领取、欺诈骗保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制定《稽核内控制度》,通过压实属地责任等方式,加大违规冒领养老金追缴力度,严厉打击社保基金欺诈骗保行为。不断提升政策渗透力,震慑和引导冒领养老金对象抛弃侥幸心理。
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同岗替代制(AB岗工作制)”“效能考评制”“学习培训制”“稽核内控制”8项制度。梳理经办服务流程11项。合理配置岗位人员,严格经办权限授权管理。清理、变更业务经办账号230个。改密码登录为手机扫码登录,系统管理更加安全。落实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金对账制度,严格财务记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协调自治区增设提高困难群体补贴模块,完成了全区3509人的困难群体养老保险补贴代缴工作,共缴费49.2万元。赛罕区在困难群体代缴保费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关注困难群体缴费实际困难,进一步对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将代缴金额提升至300元,在全市尚属首家,做到了应代尽代,动态清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
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赛罕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将继续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稳步推进社保制度落地见效,织密民生保障网,使社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丁俊平 云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