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赛罕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工作,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不仅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在传承与创新中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的独特价值。
激活文化资产,绘就北疆文化新画卷
赛罕区精准把握北疆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依托丰富的博物馆与文物资源,以市场化思维,积极盘活闲置资产,谋划打造了9600平方米的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展示北疆文化的重要窗口。
透过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可以看到赛罕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动力,以及北疆文化在推动产业发展中所展现出的无限潜力。在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一层的非遗民俗馆展示着内蒙古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层的丝绸之路音乐馆演绎着北疆文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的交融共生;三层的内蒙古电影博物馆带领人们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内蒙古电影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时代追求。“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作为赛罕区文化新地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从草原的辽阔无垠到民族风情的绚丽多彩,每一处细节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北疆文化的广阔天地之中。”赛罕区文旅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白霞说。


融合传承与创新,文创产品焕发北疆文化新活力
北疆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积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近年来,赛罕区积极推动北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为北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赛罕区各类文博场馆积极探索体现北疆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巧妙地将富含草原文化的IP及馆内特色藏品进行整合,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展现出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推出了一系列既具草原特色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如“奶豆腐本”“草原艺术雕像”以及创意“烧卖手提包”等。此类文创产品不仅深受游客喜爱,更成为了北疆文化与年轻一代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点亮非遗之光,绽放北疆文化传承新篇章
北疆非遗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地映射出内蒙古这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品格特质与力量源泉。赛罕区在积极推进各类文博场馆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其中,为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传播平台。
其中,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展出的蒙药香,作为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地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凭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获得了文旅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打造的非遗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的青睐,更跃升为内蒙古旅游的热门商品,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市场潜力。蒙药香非遗文创产业园已于今年启动建设,预计明年完工,标志着蒙药香非遗产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为北疆文化、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展望未来,共绘北疆文化繁荣新图景
未来,赛罕区将继续秉承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以北疆文化为灵魂,为各类产业注入新活力,推动北疆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等多元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赋能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创造与传播中来,共同书写北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赛罕融媒/郝坤(见习)、李颖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