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人民政府
政务要闻
呼和浩特,低空经济“振翅起飞”
发布日期:2025-02-10 10:12
来源:赛罕区人民政府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 “空中赛道”
       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7月19日,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揭牌,标志着内蒙古首个以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有力载体。
 

       202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正式印发。方案明确提出,依托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推动以无人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为重点,服务、研发、培训、物流为特色的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在今年的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今年要全力推进以低空经济、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拓展低空经济在电网巡检、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方面试点应用,加快内蒙古电力航检中心、民用无人机考试中心、中国融通无人机物流调度中心等项目落地。
       呼和浩特抢抓机遇,抢占赛道,将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作为主阵地,因地制宜发展低空制造、低空应用、北斗终端制造、北斗高分应用等产业,全力推动低空经济在呼和浩特落地发展。
       每到春耕时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的耕地里,安装有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拖拉机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的播种线路,一粒粒玉米籽被精准播种。
       引进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机具后,玉米种植每亩可以达到6000至7000株,相比之前传统的耕作方式每亩可提升1500株左右。
       走进北斗应用产业园,众多“北斗+”应用场景展示,各类新产品、新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先行承载区和孵化基地,北斗应用产业园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北斗应用产业赛道,集中力量招引和培育研发创新企业,推动孵化成果在开发区进行产业化布局。”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柳强介绍。
       内蒙古天启星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北斗应用产业园引进的第一家商业航天企业,其总部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低轨卫星频率许可证、增值电信许可证和卫星发射许可证的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主要研发低轨卫星、低轨窄带卫星物联网的通信应用。
 
       该公司负责人兰逸群介绍:“公司在呼和浩特市将投资30亿元打造全国首个泛在电力‘卫星’物联网示范项目。立足呼和浩特航开区,投资1亿元,这个项目是卫星物联网和新能源的首次结合,可以填补国内卫星物联网在新能源应用方面的空白,打开新能源物联网应用的千亿级市场。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基于内蒙古地区的低轨卫星物联网通信体系,全面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行业领域应用,打造全国性泛在电力‘卫星’物联网试点示范。”  
       “作为内蒙古首个落地实施的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重点规划布局航空器起降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低空经济制造业集群、低空飞行检验检测中心、低空飞行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等。”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建平介绍。
       2024年12月29日,随着清水河县老牛湾机场成功完成首航,清水河县将以老牛湾机场通航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拓展低空经济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与综合物流、飞行培训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呼和浩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呼和浩特市具备政策、区位、空域、产业基础和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
 

        呼和浩特市聚焦创新链、制造链、应用链协同发展,2024年开局破题,获批28平方公里低空空域,正在打造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引进落地宝升高科、霁航科技、智航科技等一批无人机总装制造项目,引进融通公司建设无人机物流投运调度中心,引进新桑达公司、天疆防务、邦飞科技等开展无人机培训业务,引进内蒙古电力公司建设航检中心项目,引进红树林开发低空文旅产品、建设飞行营地等。
       呼和浩特充分发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东数西算”节点城市等国字号品牌效应,紧抓机遇、抢占赛道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青橙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