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50105011533048K/2020-00058 | 主题分类 | 林业 |
发布机构 | 市林业和草原局赛罕分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15-11-02 | 公文时效 |
索 引 号 | 11150105011533048K/2020-00058 |
主题分类 | 林业 |
发布机构 | 市林业和草原局赛罕分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15-11-02 |
公文时效 |
2015 83 签发人:赵继生
呼市赛罕区林业局关于“十二五”期间、二〇一五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安排的报告
区政府:
现将呼市赛罕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二〇一五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安排的报告
请审阅。
呼市赛罕区林业局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日
主题词: 林业 总结 报告
抄报:市林业局 格尔图书记 吴文明区长 张华伟副区长
区委办 政府办 人大 政协
区委考核办 区委信息办
呼市赛罕区林业局办公室 2015年11月2日
呼市赛罕区林业局关于
“十二五”期间、二〇一五年工作总结
及2016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安排的报告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全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业务部门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狠抓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各项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二五”已接近尾声,在近五年的生产建设中,赛罕区抓住时机,加快造林绿化步伐,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在五年中,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102省道绿化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等,共人工造林15091亩;封山育山10000亩;经济林建设1140亩;四旁植树95万株,义务植树407万株,退耕还林完成补植补造26950亩。在“十二五”期间,还进行了集体权利制度改革,完成商品林、公益林的确权、发证工作,完成了黄合少林场棚户区改造,建成了防火指挥中心,安装了防火监测系统,可以对林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完成了公益林落界工作,完成了赛罕区“十个全覆盖”部分村庄绿化。“十二五”做的规划有《内蒙古自治区赛罕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工程赛罕区二〇一三年实施方案》。
根据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赛罕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全赛罕区林地面积30230.83公顷,其中有林地11811.7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9.07%;灌木林地7865.5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6.02%;疏林地1.1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未成林造林地3135.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0.37%;苗圃地28.5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9%;无立木林地面积3565.3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1.79%;宜林地3453.6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1.43%;辅助生产林地369.2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2%,森林覆盖率为19.68%,较“十二五”初提高2.18个百分点
二、全区2015年林业生产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林业生产完成情况
1、102省道绿化工程:102省道赛罕区段位于金河镇境内,是呼市东南重要出城口。102省道赛罕区段北起金河镇格尔图村,南至与和林交界处,绿化长度17千米,面积为3630亩,计划总投资约为5.5亿元,涉及金河镇、格尔图村、舍必崖村、羊盖板等8个行政村。工程建设期限为3年。现在绿化任务已全部完成,共用各类苗木近32.57万株(丛),树种主要为大规格云杉、樟子松、杨树、柳树、丁香等花灌。今年全年主要了进行补植和养护。
2、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任务是完成封育10000亩,现已完成。
3、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补植补造8000亩。
4、完成2000亩火灾地造林。
5、完成2000亩的植被恢复工程。
6、重点区域绿化:完成人工造林9700亩。
7、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我区将全民义务植树、四旁植树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在今年春季组织全区行政、事业干部职工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大大推动了全区生态建设,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绿化赛罕的良好氛围。义务植树今年完成65万株,四旁植树今年春季完成20万株。
8、公益林落界:为落实我区的公益林效补偿,我局组织技术人员到各相关乡镇进行实地勘测,争取将公益林补尝资金发到位。
9、种苗工程:为满足生态建设用苗,我区加强种苗建设,带动农民进行育苗,现育苗面积为2300亩,其中今年新育苗500亩。
10、“十个全覆盖”:完成8个“十个全覆盖”村庄的绿化,共用各类苗木31000株。
11、完成呼市殡仪馆、呼张客专、天然气管道占用林地的相关审批手续。
(二)林业管理工作
经自查核实,全年我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0.25万亩,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6.7%,其中,成灾面积0.1万亩,灾率为2.86‰,比去年同期下降8.9%。全年实施苗木产地检疫面积约0.28万亩,检疫各类苗木合计约450万余株,苗木产地检疫率达100%;全年未发生任何检疫事故;针对主要病虫害进行了重点监测,实施监测面积约34.5万亩,监测覆盖率达98.6%;累计防治面积0.1万亩,平均防治率达85%。
林政批采林木1695.722.2立方米,严格控制在采伐限额内。
截止目前为止,林业公安共受理各类涉林案件10起,其中行政案件7起,刑事案件3起。出动警车3663台次,出动警力19219人次,林业行政罚没款5.0423万元,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126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效地预防了各类森林及野生动物案件发生率。
2015年全年,由于我区春季降水量少,气温偏高,大风天气日数多,而且林区内可燃物不断积累增加,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使我区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势,区政府及时召开全区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对全区的防火工作做了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并要求各主管单位与辖区内的责任单位逐级签订防火责任状,明确责任分工和防火区域。要求各单位根据会议精神严格落实《防火责任状》及各项防火措施。区林业局、各乡镇及时召开“清明节”防扑火专题工作会议,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防火紧要时期(清明节)亲临一线检查指挥。在“春节”、“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重要节日期间,区林业局、各级防火单位共出动人员3300多人次,车辆523台次,设卡23处。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今年没有发生一起火灾、火情。
(三)、完成任务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实行项目负责制
为加快赛罕区生态建设步伐,改善赛罕区的生态环境,我区将生态建设作为建设重点,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创建森林城市的骨干精品项目。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项目负责制,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各部门实行党政齐抓共管,集中领导、集中精力,确保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大规模、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建成。
2、加强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引路
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建设的参与意识,并通过对生态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报道,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林业局通过出《林业信息》、《绿化简报》、《森林公安简报》、《森林病虫害情报》、《森林防火简报》等形式宣传生态建设动态,让全社会都关注生态建设,并发放各种林业传单,张贴、刷写绿化标语,为推动我区的生态建设工作,做了充分舆论准备工作。
3、围绕提高“两率”,加大林业科技含量
为了切实提高生态市建设的总体效益,必须树立科技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围绕提高“两率”(成活率、保存率),在狠抓质量、发挥效益上下功夫,不断加大林业科技的含量。一是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二是做好高标准整地,三是实行划片承包管护制度,责任到人,效益挂钩,做到栽一片,活一片。五是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
4、加大资金使用管理,发挥资金的效益
随着国家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为了切实发挥生态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资金的使用、管理、审计、检查力度,对资金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财林双控、报帐管理”的办法,把项目资金与任务、技术、质量、效益捆在一起,集中使用、集中管理。
(四)、存在问题
1、退耕还林的后期管护问题。工程实施以来,一直采用“谁退耕、谁管护”的制度,退耕农户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免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防火和禁牧非常困难。
2、天保工程存在管护经费不足的问题。近几年由于天保飞播、封山育林工程的相续实施,使我区林地面积逐年加大,而且社会工资明显增加,致使管护面积偏大,管护资金和人员严重不足,在森林管理中容易出现漏洞,影响造林的保存率。
3、防火形势严峻。我区林地的林地面积逐年增强,林下植被不断积累,加上我区干旱多风的气候特点,且林地内坟地较多,致使我区的防火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我区的防火能力从人员、物质、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
4、林地管理方面
目前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基础建设项目多,铁路、公路、输油、供电等项目在我区征占用林地现象普遍,这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的林地范围广,许多项目存在未批先占的现象。
5、林木管理方面
采伐后,更新困难,尤其是村集体及个人的林木,采伐后基本都不更新,因为更新成本高,管理跟不上,成活率低。
四、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具体安排
(一)2016年工作安排
1、保护和管理现有46万亩林木、林地。
2、完成新造林1万亩。
3、完成补植、补造2000亩。
4、四旁植树:配合“十个全覆盖”,将赛罕区所有村庄进行绿化。
5、加强森林、草原防火。
6、全面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7、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及苗木的检疫工作。
8、做好项目区林地的抚育、管护工作,采取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巩固造林成果。
苗圃职工老旧小区改造成。
9、国有林场进行改革:对黄合少林场进行改革,争取将林场职工转化为管护人员,其工资由区财政全额拨付。
10、面对新形势,加快改革,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思路,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今后一个时期造林任务落实和需求情况
在我区的林地面积中,宜林地5518.6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8.19%,而且在这为数不多的宜林地中,一部分还被占为牧业用地,草场。还有一部分宜林地圈在了封育区中,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没法再实施生态工程。就我区现状而言,可造林的宜林地所剩无几,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没有条件实施大规模生态工程了。
造林可发展的空间是在封育区和无立木林地内。这就需政策支持,在封育区内封育效果不好的区域和无立木林地内,可再实施生态工程。
(三)、“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总体布局,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我区的林地现状,我区在“十三五”中,总体思路是搞小而“精”生态工程,在工程中不能再以增加森林覆盖率为主,造林选一些沙棘和油松营养袋,而是要造一些大规格的优良树种,重点是突出美观,使林业向生态旅游、观赏发展。再者就是结合县、乡、村道路绿化进行农田林网改造。县、乡、村道路采用加厚林带绿化,同时将路两侧的成过熟农防林改造,使农田林网得到更新。
具体工程为:
1、保护和管理现有46万亩林木、林地。我区通过近些年的造林绿化、林地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巩固造林成果,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对现有林地进行管护。
2、新造林:由于我区的宜林荒山荒地已不多,在“十三五”期间,造林任务按每一年1万亩按排,共5万亩。
3、补造补植:对于成活不好的林地进行补植,按每年2000亩,五年共10000亩。
4、国有林场进行改革:对黄合少林场进行改革,转化经营机制,使林场向管护方向发展,争取将林场职工转为管护人员,其工资由区财政全额拨付。
5、苗圃职工住房老旧小区改造:
6、四旁植树:配合“十个全覆盖”将赛罕区所有村庄进行绿化。
赛罕区林业局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日
11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169号 联系电话:0471-4211860
蒙ICP备100004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49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您使用Chrome谷歌、360、搜狗等新版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索 引 号 | 11150105011533048K/2020-00058 |
主题分类 | 林业 |
发布机构 | 市林业和草原局赛罕分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15-11-02 |
公文时效 |
2015 83 签发人:赵继生
呼市赛罕区林业局关于“十二五”期间、二〇一五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安排的报告
区政府:
现将呼市赛罕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二〇一五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安排的报告
请审阅。
呼市赛罕区林业局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日
主题词: 林业 总结 报告
抄报:市林业局 格尔图书记 吴文明区长 张华伟副区长
区委办 政府办 人大 政协
区委考核办 区委信息办
呼市赛罕区林业局办公室 2015年11月2日
呼市赛罕区林业局关于
“十二五”期间、二〇一五年工作总结
及2016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安排的报告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全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业务部门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狠抓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各项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二五”已接近尾声,在近五年的生产建设中,赛罕区抓住时机,加快造林绿化步伐,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在五年中,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102省道绿化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等,共人工造林15091亩;封山育山10000亩;经济林建设1140亩;四旁植树95万株,义务植树407万株,退耕还林完成补植补造26950亩。在“十二五”期间,还进行了集体权利制度改革,完成商品林、公益林的确权、发证工作,完成了黄合少林场棚户区改造,建成了防火指挥中心,安装了防火监测系统,可以对林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完成了公益林落界工作,完成了赛罕区“十个全覆盖”部分村庄绿化。“十二五”做的规划有《内蒙古自治区赛罕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工程赛罕区二〇一三年实施方案》。
根据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赛罕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全赛罕区林地面积30230.83公顷,其中有林地11811.7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9.07%;灌木林地7865.5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6.02%;疏林地1.1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未成林造林地3135.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0.37%;苗圃地28.5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9%;无立木林地面积3565.3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1.79%;宜林地3453.6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1.43%;辅助生产林地369.2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2%,森林覆盖率为19.68%,较“十二五”初提高2.18个百分点
二、全区2015年林业生产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林业生产完成情况
1、102省道绿化工程:102省道赛罕区段位于金河镇境内,是呼市东南重要出城口。102省道赛罕区段北起金河镇格尔图村,南至与和林交界处,绿化长度17千米,面积为3630亩,计划总投资约为5.5亿元,涉及金河镇、格尔图村、舍必崖村、羊盖板等8个行政村。工程建设期限为3年。现在绿化任务已全部完成,共用各类苗木近32.57万株(丛),树种主要为大规格云杉、樟子松、杨树、柳树、丁香等花灌。今年全年主要了进行补植和养护。
2、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任务是完成封育10000亩,现已完成。
3、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补植补造8000亩。
4、完成2000亩火灾地造林。
5、完成2000亩的植被恢复工程。
6、重点区域绿化:完成人工造林9700亩。
7、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我区将全民义务植树、四旁植树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在今年春季组织全区行政、事业干部职工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大大推动了全区生态建设,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绿化赛罕的良好氛围。义务植树今年完成65万株,四旁植树今年春季完成20万株。
8、公益林落界:为落实我区的公益林效补偿,我局组织技术人员到各相关乡镇进行实地勘测,争取将公益林补尝资金发到位。
9、种苗工程:为满足生态建设用苗,我区加强种苗建设,带动农民进行育苗,现育苗面积为2300亩,其中今年新育苗500亩。
10、“十个全覆盖”:完成8个“十个全覆盖”村庄的绿化,共用各类苗木31000株。
11、完成呼市殡仪馆、呼张客专、天然气管道占用林地的相关审批手续。
(二)林业管理工作
经自查核实,全年我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0.25万亩,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6.7%,其中,成灾面积0.1万亩,灾率为2.86‰,比去年同期下降8.9%。全年实施苗木产地检疫面积约0.28万亩,检疫各类苗木合计约450万余株,苗木产地检疫率达100%;全年未发生任何检疫事故;针对主要病虫害进行了重点监测,实施监测面积约34.5万亩,监测覆盖率达98.6%;累计防治面积0.1万亩,平均防治率达85%。
林政批采林木1695.722.2立方米,严格控制在采伐限额内。
截止目前为止,林业公安共受理各类涉林案件10起,其中行政案件7起,刑事案件3起。出动警车3663台次,出动警力19219人次,林业行政罚没款5.0423万元,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126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效地预防了各类森林及野生动物案件发生率。
2015年全年,由于我区春季降水量少,气温偏高,大风天气日数多,而且林区内可燃物不断积累增加,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使我区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势,区政府及时召开全区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对全区的防火工作做了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并要求各主管单位与辖区内的责任单位逐级签订防火责任状,明确责任分工和防火区域。要求各单位根据会议精神严格落实《防火责任状》及各项防火措施。区林业局、各乡镇及时召开“清明节”防扑火专题工作会议,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防火紧要时期(清明节)亲临一线检查指挥。在“春节”、“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重要节日期间,区林业局、各级防火单位共出动人员3300多人次,车辆523台次,设卡23处。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今年没有发生一起火灾、火情。
(三)、完成任务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实行项目负责制
为加快赛罕区生态建设步伐,改善赛罕区的生态环境,我区将生态建设作为建设重点,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创建森林城市的骨干精品项目。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项目负责制,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各部门实行党政齐抓共管,集中领导、集中精力,确保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大规模、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建成。
2、加强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引路
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建设的参与意识,并通过对生态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报道,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林业局通过出《林业信息》、《绿化简报》、《森林公安简报》、《森林病虫害情报》、《森林防火简报》等形式宣传生态建设动态,让全社会都关注生态建设,并发放各种林业传单,张贴、刷写绿化标语,为推动我区的生态建设工作,做了充分舆论准备工作。
3、围绕提高“两率”,加大林业科技含量
为了切实提高生态市建设的总体效益,必须树立科技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围绕提高“两率”(成活率、保存率),在狠抓质量、发挥效益上下功夫,不断加大林业科技的含量。一是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二是做好高标准整地,三是实行划片承包管护制度,责任到人,效益挂钩,做到栽一片,活一片。五是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
4、加大资金使用管理,发挥资金的效益
随着国家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为了切实发挥生态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资金的使用、管理、审计、检查力度,对资金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财林双控、报帐管理”的办法,把项目资金与任务、技术、质量、效益捆在一起,集中使用、集中管理。
(四)、存在问题
1、退耕还林的后期管护问题。工程实施以来,一直采用“谁退耕、谁管护”的制度,退耕农户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免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防火和禁牧非常困难。
2、天保工程存在管护经费不足的问题。近几年由于天保飞播、封山育林工程的相续实施,使我区林地面积逐年加大,而且社会工资明显增加,致使管护面积偏大,管护资金和人员严重不足,在森林管理中容易出现漏洞,影响造林的保存率。
3、防火形势严峻。我区林地的林地面积逐年增强,林下植被不断积累,加上我区干旱多风的气候特点,且林地内坟地较多,致使我区的防火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我区的防火能力从人员、物质、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
4、林地管理方面
目前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基础建设项目多,铁路、公路、输油、供电等项目在我区征占用林地现象普遍,这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的林地范围广,许多项目存在未批先占的现象。
5、林木管理方面
采伐后,更新困难,尤其是村集体及个人的林木,采伐后基本都不更新,因为更新成本高,管理跟不上,成活率低。
四、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具体安排
(一)2016年工作安排
1、保护和管理现有46万亩林木、林地。
2、完成新造林1万亩。
3、完成补植、补造2000亩。
4、四旁植树:配合“十个全覆盖”,将赛罕区所有村庄进行绿化。
5、加强森林、草原防火。
6、全面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7、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及苗木的检疫工作。
8、做好项目区林地的抚育、管护工作,采取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巩固造林成果。
苗圃职工老旧小区改造成。
9、国有林场进行改革:对黄合少林场进行改革,争取将林场职工转化为管护人员,其工资由区财政全额拨付。
10、面对新形势,加快改革,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思路,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今后一个时期造林任务落实和需求情况
在我区的林地面积中,宜林地5518.6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8.19%,而且在这为数不多的宜林地中,一部分还被占为牧业用地,草场。还有一部分宜林地圈在了封育区中,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没法再实施生态工程。就我区现状而言,可造林的宜林地所剩无几,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没有条件实施大规模生态工程了。
造林可发展的空间是在封育区和无立木林地内。这就需政策支持,在封育区内封育效果不好的区域和无立木林地内,可再实施生态工程。
(三)、“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总体布局,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我区的林地现状,我区在“十三五”中,总体思路是搞小而“精”生态工程,在工程中不能再以增加森林覆盖率为主,造林选一些沙棘和油松营养袋,而是要造一些大规格的优良树种,重点是突出美观,使林业向生态旅游、观赏发展。再者就是结合县、乡、村道路绿化进行农田林网改造。县、乡、村道路采用加厚林带绿化,同时将路两侧的成过熟农防林改造,使农田林网得到更新。
具体工程为:
1、保护和管理现有46万亩林木、林地。我区通过近些年的造林绿化、林地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巩固造林成果,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对现有林地进行管护。
2、新造林:由于我区的宜林荒山荒地已不多,在“十三五”期间,造林任务按每一年1万亩按排,共5万亩。
3、补造补植:对于成活不好的林地进行补植,按每年2000亩,五年共10000亩。
4、国有林场进行改革:对黄合少林场进行改革,转化经营机制,使林场向管护方向发展,争取将林场职工转为管护人员,其工资由区财政全额拨付。
5、苗圃职工住房老旧小区改造:
6、四旁植树:配合“十个全覆盖”将赛罕区所有村庄进行绿化。
赛罕区林业局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