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2020年,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及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法治思维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我区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一是我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我区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我区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计划及考核指标均纳入到全区考核指标中。三是我区制定了《2020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会议,研究着力解决,确保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二、坚持依法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我区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预防控制、医疗保障、指导督查等10个工作组,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任务。二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防疫检查及技术指导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全区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业技术指导评估工作的通知》,确保企业、学校在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复学,为全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健康保障。
三、依法履行职责,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由我区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成立了赛罕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考评评价规则、细则,加强对全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制定了《赛罕区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施方案》、《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实施方案》,优化减并相关流程,将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严格落实《呼和浩特市实施政务服务“十个一”,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方案》(呼放管服发[2020]3号)要求,深化行政审批“一章办”、推进线上集中“一网办”、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办”、推行高频事项“一次办”、推行政务服务“一窗办”、推行多项业务“一号办”、实现高频事项“一城办”、推行关联事项“一链办”、推出营商环境政策“一栏宣”、推行便民事项“一掌办”。三是我区依法调整权责清单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印发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开展权力“瘦身”、推进政务服务“三减一增”实施方案>的通知》(呼赛政办发〔2020〕12号),分4批次以集中办公的形式对赛罕区21个单位进行权责清单梳理业务培训。四是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的部署要求,着眼于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加快推进随机抽查监管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了以随机抽查为主体,专项检查为补充,协同监管为保障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五是加大推进信用监管力度,全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对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及严重失信企业的部门联合惩戒制度。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依法行政体系。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我区坚持和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决策。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保证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审查,并在备案登记之日起30日内审备完毕,实行“三统一”制度。二是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坚持定期清理和即时清理相结合,每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实现规范性文件目录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五、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机制,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我区严格按照《赛罕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项程序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执行《赛罕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定》和《赛罕区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方案》。
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我区印发了《赛罕区深化镇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实施方案》。同时,我区编办牵头组织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主管局拟定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我区规范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各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制度运作,同时我区制定了《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工作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完善改革制度机制。三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我区在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及时记录失信行为并执行惩戒机制方面,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强化了信用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出行、购房、投资、招投标等进行限制。四是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我区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我区制定了《赛罕区人民政府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实现行政机关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
七、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是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我区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二是建立网信工作联席会议制。我区网信办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区委巡查体系,建立了网信工作联席会议制。三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开展了赛罕区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与标准化管理工作。
八、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是我区共建立调解组织216个,调解员660人。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显示矛盾纠纷总数406件,调处成功398件,成功率98%。JIPAD录入数据336件。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一体平台调解员人数660人,下载人数432人,下载率为65.5%;使用人民调解APP录入案件1295件。二是2020年行政复议案件共计6件,与去年相比行政复议案件总数有所上升。2020年行政诉讼案件共计48件,与往年相比2020年行政诉讼案件大幅下降。为切实维护区政府的合法权益,我区政府均指派司法局工作人员及相应的律师出庭应诉。三是在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主导,积极推进与妇联、交管、工商、司法等部门、行业的协调配合,拓宽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等纠纷化解渠道,诉前分流化解、诉中委托调解等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内外联动畅通的多元解纷格局。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一是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进驻赛罕区市民服务中心二楼。二是在我区执业的律师事务所共八家,执业律师69名,公职律师3名,法律援助律师1名,实习律师6名;共26个政府部门设有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与188个村、社区建立律师法律服务结对帮扶,已实现全覆盖。三是法律援助工作方面,2020年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办案数量为562件,咨询案件数387件,指派案件数175件,截至目前已结案交回案卷46件。
十、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工作。2020年,我区在全区在职人员中开展法宣在线和普法考试工作,参加法宣在线学习的单位共208个,共计9745人,其中公务员2997人,事业人员6670人,村居干部32人,企业单位人员46人。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169号 联系电话:0471-4211860
蒙ICP备100004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49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您使用Chrome谷歌、360、搜狗等新版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市人民政府:
2020年,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及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法治思维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我区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一是我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我区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我区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计划及考核指标均纳入到全区考核指标中。三是我区制定了《2020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会议,研究着力解决,确保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二、坚持依法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我区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预防控制、医疗保障、指导督查等10个工作组,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任务。二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防疫检查及技术指导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全区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业技术指导评估工作的通知》,确保企业、学校在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复学,为全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健康保障。
三、依法履行职责,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由我区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成立了赛罕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考评评价规则、细则,加强对全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制定了《赛罕区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施方案》、《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实施方案》,优化减并相关流程,将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严格落实《呼和浩特市实施政务服务“十个一”,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方案》(呼放管服发[2020]3号)要求,深化行政审批“一章办”、推进线上集中“一网办”、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办”、推行高频事项“一次办”、推行政务服务“一窗办”、推行多项业务“一号办”、实现高频事项“一城办”、推行关联事项“一链办”、推出营商环境政策“一栏宣”、推行便民事项“一掌办”。三是我区依法调整权责清单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印发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开展权力“瘦身”、推进政务服务“三减一增”实施方案>的通知》(呼赛政办发〔2020〕12号),分4批次以集中办公的形式对赛罕区21个单位进行权责清单梳理业务培训。四是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的部署要求,着眼于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加快推进随机抽查监管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了以随机抽查为主体,专项检查为补充,协同监管为保障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五是加大推进信用监管力度,全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对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及严重失信企业的部门联合惩戒制度。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依法行政体系。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我区坚持和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决策。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保证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审查,并在备案登记之日起30日内审备完毕,实行“三统一”制度。二是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坚持定期清理和即时清理相结合,每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实现规范性文件目录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五、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机制,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我区严格按照《赛罕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项程序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执行《赛罕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定》和《赛罕区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方案》。
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我区印发了《赛罕区深化镇街道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实施方案》。同时,我区编办牵头组织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主管局拟定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我区规范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各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制度运作,同时我区制定了《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工作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完善改革制度机制。三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我区在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及时记录失信行为并执行惩戒机制方面,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强化了信用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出行、购房、投资、招投标等进行限制。四是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我区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我区制定了《赛罕区人民政府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实现行政机关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
七、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是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我区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二是建立网信工作联席会议制。我区网信办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区委巡查体系,建立了网信工作联席会议制。三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开展了赛罕区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与标准化管理工作。
八、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是我区共建立调解组织216个,调解员660人。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显示矛盾纠纷总数406件,调处成功398件,成功率98%。JIPAD录入数据336件。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一体平台调解员人数660人,下载人数432人,下载率为65.5%;使用人民调解APP录入案件1295件。二是2020年行政复议案件共计6件,与去年相比行政复议案件总数有所上升。2020年行政诉讼案件共计48件,与往年相比2020年行政诉讼案件大幅下降。为切实维护区政府的合法权益,我区政府均指派司法局工作人员及相应的律师出庭应诉。三是在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主导,积极推进与妇联、交管、工商、司法等部门、行业的协调配合,拓宽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等纠纷化解渠道,诉前分流化解、诉中委托调解等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内外联动畅通的多元解纷格局。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一是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进驻赛罕区市民服务中心二楼。二是在我区执业的律师事务所共八家,执业律师69名,公职律师3名,法律援助律师1名,实习律师6名;共26个政府部门设有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与188个村、社区建立律师法律服务结对帮扶,已实现全覆盖。三是法律援助工作方面,2020年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办案数量为562件,咨询案件数387件,指派案件数175件,截至目前已结案交回案卷46件。
十、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工作。2020年,我区在全区在职人员中开展法宣在线和普法考试工作,参加法宣在线学习的单位共208个,共计9745人,其中公务员2997人,事业人员6670人,村居干部32人,企业单位人员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