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 区委
  • 人大
  • 政府
  • 政协
暖心专区 进入长者模式
  • 集约化站群导航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 |
  • |
  •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
  • |
  • |
  • 蒙文版
  • |
  • 登录 / 注册
赛罕区人民政府 赛罕区人民政府
  • 首页
  • 走进赛罕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解读回应
  • 办事服务
  • 政民互动
  • 政府数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面深化改革专栏 > 他山之石
2018 07-31 10:33

来源

他山之石

浏览次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zone
保存

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赛罕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侧记



    近年来,赛罕区在原有蔬菜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域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着力推动都市农业园、特色产品基地、创业园、农家乐等发展,打造了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推动了农业转型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一、夯实基础,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强化农业科技应用。积极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开展绿色高产攻关,稳步实施科技特派员推广补助、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基础性项目,先后建成设施农业5.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基地18个,500亩以上基地8个,百亩以上基地25个,形成了以102省道、呼凉路、河西路沿线为主的三大蔬菜种植带,蔬菜年产量38.2万吨,是首府地产菜的主要供应区。按照构建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快速反应的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着力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废弃物利用处置等措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探索建立起农业生态补偿新模式。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如期完成了农村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88万亩,其中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参与流转土地面积5.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8.9%。健全了土地纠纷仲裁机构,2018年上半年调处6起有关土地纠纷上访案件,进一步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
    二、集约经营,切实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以高效益、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着力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截至2017年年底,共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逐步形成了订单契约型、企业“会员制”型、“企业+合作社+种植(养殖)户”型、休闲观光农业型等利益联合体。放手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大户懂技术、善管理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扩大规模,形成“联合舰队”。先后扶持发展“新集贤”等种养殖合作社235家、农家乐80余家,主要发展蔬菜、花卉、水果、食用菌种植,开展乡村游、采摘游等,辐射带动周边近50个村庄,基本形成了“种植(养殖)+采摘+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集约经营不仅有力促进了休闲观光种植业、奶业、饲料等行业发展,还培养了一大批新兴职业农民,带动了1200余个合作社成员和近1000个非成员农户走上致富之路。此外,赛罕区还紧密结合现代消费趋势,依托“乐村淘”打造了农创基地,推动设施农业领域创新创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完善、更富活力。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62元,同比增长8.1%。
    三、突出特色,努力提升农业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
    积极打造高质高效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以培育名特优产品为重点,引导农民集中连片种植,向“一村一品”特色方向发展,金河镇根堡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赛罕区不仅形成了三大蔬菜种植带,还形成了紫苏生产基地、葡萄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蒙兰鲜花种植基地等特色基地。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百岁园、宝利鑫等农业合作社发展集科技展示、生态循环、观光采摘、农家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成为首府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近年来,赛罕区金河镇、榆林镇等成功举办了草莓文化旅游节、牡丹花节、金杏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提倡绿色生活理念,引领乡村旅游发展,体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此外,赛罕区还以北京、辽宁农展会等为平台,组织本地企业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展览,不断扩大本土企业和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下一篇:国土部释疑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延期一年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169号 联系电话:0471-4211860

蒙ICP备100004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49号

(建议您使用Chrome谷歌、360、搜狗等新版浏览器访问本网站)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赛罕区人民政府 赛罕区人民政府 打开导航 长者模式
退出长辈版
关闭导航
  • 返回首页
  • 走进赛罕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解读回应
  • 办事服务
  • 政民互动
  • 政府数据
  • 专题专栏
专题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赛罕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侧记

来源:他山之石 发布时间:2018-07-31 10:33



    近年来,赛罕区在原有蔬菜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域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着力推动都市农业园、特色产品基地、创业园、农家乐等发展,打造了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推动了农业转型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一、夯实基础,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强化农业科技应用。积极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开展绿色高产攻关,稳步实施科技特派员推广补助、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基础性项目,先后建成设施农业5.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基地18个,500亩以上基地8个,百亩以上基地25个,形成了以102省道、呼凉路、河西路沿线为主的三大蔬菜种植带,蔬菜年产量38.2万吨,是首府地产菜的主要供应区。按照构建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快速反应的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着力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废弃物利用处置等措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探索建立起农业生态补偿新模式。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如期完成了农村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88万亩,其中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参与流转土地面积5.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8.9%。健全了土地纠纷仲裁机构,2018年上半年调处6起有关土地纠纷上访案件,进一步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
    二、集约经营,切实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以高效益、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着力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截至2017年年底,共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逐步形成了订单契约型、企业“会员制”型、“企业+合作社+种植(养殖)户”型、休闲观光农业型等利益联合体。放手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大户懂技术、善管理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扩大规模,形成“联合舰队”。先后扶持发展“新集贤”等种养殖合作社235家、农家乐80余家,主要发展蔬菜、花卉、水果、食用菌种植,开展乡村游、采摘游等,辐射带动周边近50个村庄,基本形成了“种植(养殖)+采摘+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集约经营不仅有力促进了休闲观光种植业、奶业、饲料等行业发展,还培养了一大批新兴职业农民,带动了1200余个合作社成员和近1000个非成员农户走上致富之路。此外,赛罕区还紧密结合现代消费趋势,依托“乐村淘”打造了农创基地,推动设施农业领域创新创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完善、更富活力。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62元,同比增长8.1%。
    三、突出特色,努力提升农业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
    积极打造高质高效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以培育名特优产品为重点,引导农民集中连片种植,向“一村一品”特色方向发展,金河镇根堡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赛罕区不仅形成了三大蔬菜种植带,还形成了紫苏生产基地、葡萄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蒙兰鲜花种植基地等特色基地。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百岁园、宝利鑫等农业合作社发展集科技展示、生态循环、观光采摘、农家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成为首府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近年来,赛罕区金河镇、榆林镇等成功举办了草莓文化旅游节、牡丹花节、金杏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提倡绿色生活理念,引领乡村旅游发展,体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此外,赛罕区还以北京、辽宁农展会等为平台,组织本地企业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展览,不断扩大本土企业和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100004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49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赛罕区人民政府 赛罕区人民政府 打开导航 长者模式
退出长辈版
关闭导航
  • 返回首页
  • 走进赛罕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解读回应
  • 办事服务
  • 政民互动
  • 政府数据
  • 专题专栏
专题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他山之石
专题专栏 他山之石 专题专栏

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赛罕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侧记

来源:他山之石 发布时间:2018-07-31 10:33



    近年来,赛罕区在原有蔬菜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域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着力推动都市农业园、特色产品基地、创业园、农家乐等发展,打造了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推动了农业转型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一、夯实基础,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强化农业科技应用。积极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开展绿色高产攻关,稳步实施科技特派员推广补助、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基础性项目,先后建成设施农业5.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基地18个,500亩以上基地8个,百亩以上基地25个,形成了以102省道、呼凉路、河西路沿线为主的三大蔬菜种植带,蔬菜年产量38.2万吨,是首府地产菜的主要供应区。按照构建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快速反应的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着力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废弃物利用处置等措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探索建立起农业生态补偿新模式。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如期完成了农村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88万亩,其中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参与流转土地面积5.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8.9%。健全了土地纠纷仲裁机构,2018年上半年调处6起有关土地纠纷上访案件,进一步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
    二、集约经营,切实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以高效益、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着力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截至2017年年底,共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逐步形成了订单契约型、企业“会员制”型、“企业+合作社+种植(养殖)户”型、休闲观光农业型等利益联合体。放手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大户懂技术、善管理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扩大规模,形成“联合舰队”。先后扶持发展“新集贤”等种养殖合作社235家、农家乐80余家,主要发展蔬菜、花卉、水果、食用菌种植,开展乡村游、采摘游等,辐射带动周边近50个村庄,基本形成了“种植(养殖)+采摘+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集约经营不仅有力促进了休闲观光种植业、奶业、饲料等行业发展,还培养了一大批新兴职业农民,带动了1200余个合作社成员和近1000个非成员农户走上致富之路。此外,赛罕区还紧密结合现代消费趋势,依托“乐村淘”打造了农创基地,推动设施农业领域创新创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完善、更富活力。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62元,同比增长8.1%。
    三、突出特色,努力提升农业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
    积极打造高质高效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以培育名特优产品为重点,引导农民集中连片种植,向“一村一品”特色方向发展,金河镇根堡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赛罕区不仅形成了三大蔬菜种植带,还形成了紫苏生产基地、葡萄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蒙兰鲜花种植基地等特色基地。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百岁园、宝利鑫等农业合作社发展集科技展示、生态循环、观光采摘、农家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成为首府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近年来,赛罕区金河镇、榆林镇等成功举办了草莓文化旅游节、牡丹花节、金杏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提倡绿色生活理念,引领乡村旅游发展,体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此外,赛罕区还以北京、辽宁农展会等为平台,组织本地企业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展览,不断扩大本土企业和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1000044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49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